一、家庭結構上的特點
家庭結構(fsmily structure)是指一個家庭由哪些成員組成,如何行使權利的分配而建立家庭的人際組織與結構。中國家庭則多半由父母當權,重大事項多由父母做主決定,極少征求年輕子女的意見;對子女的學業、社交、穿著及行為常加以控制。父母之間表面上父親是一家之主,對外要特別尊敬父親的地位;可是在家內,特別是對待子女的事,母親也有相當的權利去影響與左右。母親常是家庭情感的中心所在。家庭結構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在家庭小團體里,成員之間彼此保持何種距離,維持何種界限,誰與誰較有聯盟的關系,致使整個家庭團體形成何種組織上的結構。華人家庭里個人間的界限倒不重要,但要求全家的認同感,以家為出發點。通常要求親子間有較明顯的隔代界限,組成有上下階級性的組織。
二、家庭關系上的特色
中國家庭重視行為,要求家庭成員要相互和睦、順從長輩、家人要合群;認為意見不合而爭吵是丟臉的事;至于個人間的情感比做説重視。也就是說,夫妻、父子、母女之間究竟有無情感,并不是大問題,只要每個人安分守己,盡其責任,扮演應扮演的角色即可。是以“相敬、和諧”為至上的家庭。
三、家庭溝通的模式
中國家庭則認為會引起家人感情不好的話不宜說,要掩飾,要保密,也不宜公開表達,對外人更不可宣揚,所謂家丑不可外揚。有時家庭成員間還保持一些家中秘密,不敢告訴彼此。
四、角色扮演的原則
大致上說來,中國家庭關系以“身份角色”為主,強調要遵守“父父、子子、君君、巨臣”由傳統上所描述與規劃的角色而扮演。夫妻之間要考慮“夫唱婦隨”的社會原則,親子之間要符合下順上的縱關系,同胞也要依循上下長幼的階級關系等。換句話說,在家庭注重已定的階段關系及被安排的社會角色,角色的扮演是比較固定不變的。
五、家庭發展上的特性
家庭發展指的是一個家庭從夫妻結婚、生育及養育子女、子女長大而離家以至父母年老去世的整體變化過程,常按階段而進行,而且各個階段有其特殊的心理課題去面對與處理。從家庭發展的過程看來,華人的家庭里不強調親子間的分離;就算是子女長大成家了,情感上與父母要繼續保持親近,不急于獨立與分離。父母衰老后,希望長大成人的子女能照顧他們,達到所謂養子防老的功效。
聯系方式:
座機: 028-86582751
手機: 13308003284 13308004812(微信同號)
地址:成都市青羊區雙順路1號蔚藍天地2期2棟三單元101(地鐵4號線,西南財大站D口附近)